咱今天聊个特传奇的事儿,地点在陕西乾县的梁山,那儿埋着中国历史上独一份的 “帝王夫妻档”—— 女皇武则天和她老公唐高宗李治,合葬墓叫乾陵。这陵里藏的谜团能说上好几天,比如武则天那通身是谜的无字碑,还有神道两边站了一千三百年的六十一尊石人。可最邪乎的,还得是这些石人全没脑袋,民间传得神乎其神,直到 1974 年俩农民种地时一锄头下去,才把这千年谜题给捅破了。要是你去过乾陵,肯定对这些石人有印象。从朱雀门进去,顺着神道往前走,路西边就整整齐齐站着一排石像,跟真人一般高,清一色的青石雕刻。凑近了看,细节特讲究:有的穿宽袖子长袍,腰里系着革带,脚上蹬着皮靴,一看就不是中原人的打扮;有的头戴尖顶皮帽,身穿紧袖口短袄,手里还攥着马鞭,透着股游牧民族的劲儿;还有的穿着朝服,双手交叉在胸前,手里拿着笏板,那神态恭敬得很,像是在朝堂上听旨。
展开剩余90%可再仔细瞅,就发现不对劲了 —— 这六十一尊石像,没一个有脑袋。有的脖子那儿平平整整,跟被人用锯子切了似的;有的剩半截脖子,断口处全是风化的裂纹,看着特诡异。更让人纳闷的是,翻遍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这些唐代史料,压根没提过这些石人是啥来头、为啥站在这儿。就因为这 “没头 + 没记载”,民间的说法可就多了去了。乾县当地的老人说,这些石人是 “守护神”,武则天当年怕盗墓贼来偷东西,给石人吹了仙气,让它们夜里巡逻。可后来石人仗着有灵性,偷偷跑到村里偷粮食,被老天爷发现了,一道雷劈掉了脑袋,罚它们永远站在那儿赎罪。
还有更玄乎的,说这些石人是 “外国奸细”。当年武则天登基,好些外国人表面臣服,暗地里搞小动作,武则天就把他们的模样刻成石像,砍了脑袋立在陵前,算是 “杀鸡儆猴”。甚至有村民说,抗战那时候,夜里还听见石人呜呜哭,说自己死得冤。这些说法越传越邪乎,连好些学者都被绕进去了。早年间有专家猜,可能是安史之乱的时候,安禄山的叛军路过乾陵,见这些石人 “高鼻深目”,看着像胡人,以为是敌人的化身,气不打一处来,就拿刀把脑袋全砍了。还有人说可能是自然原因,梁山这地方风大,又老下雨,石人脑袋和身子连接的地方细,经不住千百年风吹雨打,慢慢就断了。可这些都是猜的,没实打实的证据,这事儿就成了悬在乾陵头顶的 “千年问号”。
一、1974 年春耕惊变:锄头下挖出 “石脑袋”
这谜团一悬就是一千三百年,谁也没想到,最后解开谜底的不是啥大专家,是俩普通农民。那是 1974 年春天,关中平原刚开春,地里的土刚化冻,湿乎乎的正好种地。乾县梁山村的杨培彦和杨西恩,跟往常一样扛着锄头去自家地里翻地。这片地就在乾陵附近,老一辈都说这儿底下可能有 “老东西”,但谁也没当真 —— 种地吃饭的庄稼人,哪顾得上琢磨这些。杨培彦抡着锄头使劲往下刨,正干得欢呢,“当” 的一声,锄头撞上了硬东西,震得他虎口发麻。“啥玩意儿?石头啊?” 他嘟囔着,弯腰扒开土,露出一块青黑色的硬物,表面还挺光滑,不像是地里常见的石头。
杨西恩凑过来,俩人一起往下挖,挖着挖着,一个圆滚滚的东西露了出来。等把周围的土清干净,俩人大气都不敢出了 —— 这哪儿是石头,分明是个石制的人头!这脑袋跟成年人的脑袋一般大,眉眼、鼻子、嘴巴刻得清清楚楚,连眉毛的纹路、脸上的皱纹都看得真切。有的脑袋高鼻深目,一看就是外国人;有的络腮胡卷曲,眼神特有神,像是来自西域的大人物。“我的娘哎,这是挖到宝贝了?” 杨西恩吓得往后退了一步。杨培彦也慌了,他想起村里干部说过,挖到文物得赶紧报给公家,可不敢私藏。俩人也不种地了,用布把石人头包起来,揣在怀里就往公社跑,一路跑一路喘,生怕把这 “老祖宗” 磕着碰着。
公社干部一看这石人头,也吓了一跳,赶紧给县文物管理所打了电话。没多大一会儿,文物专家就带着工具赶来了。专家蹲在地里扒拉着土,越看眼睛越亮:“这是唐代的石刻!绝对是乾陵的东西!”随后几天,文物部门组织了挖掘队,在这片地里展开了抢救性挖掘。一挖可不得了,陆陆续续挖出了十多个石人头,个个雕刻精美,石质都是清一色的青石。专家们把这些石人头小心翼翼地运到乾陵,跟神道边的无头石人一比对,所有人都激动坏了 —— 有个高鼻深目的石人头,跟一尊穿西域服饰的石人脖子断口严丝合缝,就跟本来就是一体的似的!谜底这就揭开了:这些从地里挖出来的石人头,就是乾陵六十一尊石人丢了千年的脑袋!俩农民这一锄头,直接把困扰世人千年的谜题给砸开了。
二、石人身份大揭秘:全是唐朝的 “外国贵宾”
石人头找到了,新问题又来了:这些石人到底是谁?武则天和李治为啥要把他们的雕像立在陵前?
专家们没日没夜地研究,翻遍了能找到的史料,又对着石人的服饰、姿态反复琢磨,终于搞清楚了这些石人的来历。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这些石人不是啥 “守护神”,也不是 “奸细”,全是当年前来参加唐高宗李治葬礼的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,说白了,就是唐朝的 “外国贵宾”,史书记载里叫 “六十一蕃臣像”。
这事儿得从唐高宗驾崩说起。公元 683 年,李治去世,消息传出去后,周边国家的国王、使臣,还有唐朝境内少数民族的首领,都纷纷赶来长安吊唁。那时候的唐朝多牛啊,国力强盛,文化发达,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,被称为 “万国之都”。周边国家都想跟唐朝搞好关系,唐高宗的葬礼,自然成了各国示好的重要场合。
武则天那时候正忙着掌权,她寻思着:这么多外国贵宾来吊唁,正好能彰显大唐的威风啊!于是就下了命令,让工匠照着这些使臣和首领的模样,刻成石像,立在乾陵神道两侧。一方面是感谢他们远道而来,另一方面也是向天下人炫耀:你看,大唐多有面子,各国都来朝拜!
为了证明这一点,专家们还在几尊石像的背后找到了线索。虽然千百年风化,大部分文字都模糊了,但还是能辨认出 “故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撼”“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” 这样的字样。波斯就是现在的伊朗一带,吐火罗在中亚,这说明这些石人确实来自世界各地。
你再仔细看石人的打扮,就能更明白:有的石人穿的长袍,领口是典型的波斯风格;有的戴的皮帽,是突厥族的样式;还有的手里拿着的器物,是东南亚国家的常用品。这些细节拼在一起,就像一幅活生生的 “唐代国际交流图”,把当年 “万国来朝” 的盛景给定格在了乾陵。
想想那时候的场面多气派:从波斯的酋长到突厥的首领,从朝鲜半岛的使臣到日本的遣唐使,齐聚长安,再跟着送葬队伍来到乾陵。武则天把他们的雕像立在陵前,等于让这些 “外国贵宾” 永远 “守护” 着自己和李治,这心思,既霸气又精明。
三、脑袋为啥不翼而飞?天灾人祸都占了
搞清楚了石人的身份,另一个关键问题来了:好好的脑袋,为啥全没了?总不能是老天爷真的劈掉的吧?
专家们结合石人头的断裂痕迹、出土位置,还有历史记载,终于弄明白了,这事儿是 “天灾 + 人祸” 凑一块儿导致的,而且不是一下子掉的,是慢慢没的。
先说说 “天灾”。乾陵所在的梁山,属于黄土台塬地貌,这地方有个特点:风大、雨集中,还老地震。唐代的青石虽然硬,但石人脑袋和身子连接的地方特别细,是 “软肋”。千百年风吹日晒,石头会慢慢风化,变得疏松脆弱。再加上乾县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大地震,最近的一次是明朝嘉靖年间,震级还不低。剧烈的震动一来,本来就不结实的脖子肯定扛不住,脑袋 “咔嚓” 一下就断了,滚到地里,慢慢被黄土埋起来 —— 这就是为啥石人头会在地里被找到。
再说说 “人祸”,这比天灾更要命。专家推测,大部分脑袋是被人故意砸掉的,而且主要是在明朝的时候。为啥是明朝?因为那时候关中一带不太平,老有叛军、流寇路过。这些人没啥文化,见石人 “高鼻深目”,不像 “自己人”,再听点民间的谣言,就以为是 “胡人奸细”,一怒之下就把脑袋砸了。
还有个说法更靠谱。明朝的时候,民间流传着 “石人成精” 的说法,说这些石人夜里会变成恶鬼,偷村里的鸡、吓小孩。那时候的人迷信,就组织起来,拿着锤子、凿子把石人脑袋全砸了,觉得这样就能 “除妖”。这种事儿在古代挺常见,好些古墓的石刻都遭过这罪。
除了这俩原因,还有些脑袋可能是被偷了。清末民初的时候,西方列强跑到中国来抢文物,见乾陵的石人雕刻精美,就偷偷把脑袋凿下来,运到国外卖钱。现在好些国外的博物馆里,还藏着中国古代的石刻头像,说不定就有乾陵石人的。
日本有个学者叫足立喜六,1906 年的时候去乾陵考察过,还写了本书叫《长安史迹研究》。书里说,那时候六十一尊石人就 “大半缺首,其残存有首者,皆深目高鼻”。这说明至少在一百年前,大部分脑袋就没了,只剩下少数几个还在。
这么一看,这些石人的脑袋,有的被地震震掉了,有的被风化成渣了,有的被叛军砸了,有的被迷信的村民凿了,还有的被外国人偷了。千百年下来,六十一尊石人就成了 “无头怪”,也难怪民间会编出那么多离奇的传说。
四、石人背后的盛唐密码:开放的大唐有多牛?
可能有人会说,不就是几尊没头的石人吗?解开谜团有啥用?其实用处大了去了,这些石人藏着大唐最牛的 “密码”—— 开放与自信。咱们常说 “盛唐气象”,到底啥是盛唐气象?乾陵的这些石人就是最好的证明。你想想,哪个朝代能让几十个国家的使臣、首领,心甘情愿地 “站” 在帝王陵前?也就唐朝有这底气。唐朝的时候,对外政策特别开放,不搞 “闭关锁国”,反而主动跟外国打交道。长安城里到处是外国人:波斯的商人在卖珠宝,印度的僧人在讲经,日本的遣唐使在学文化,甚至还有外国人在唐朝当官。比如石人背后刻的 “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撼”,后来就成了唐朝的 “右屯卫将军”,相当于现在的军区高官。
这种开放不是装出来的,是真的有实力。那时候唐朝的经济、文化、军事都是世界顶尖的:丝绸、瓷器卖到欧洲,诗歌、艺术影响整个东亚,军队能打遍中亚无敌手。正因为有这实力,才敢接纳世界各地的人,才不怕 “外来文化” 冲击自己。乾陵的石人,就是这种开放的 “活化石”。从他们的服饰、姿态里,能看出唐朝和波斯、突厥、吐火罗等国家的交流有多深;从他们 “守陵” 的安排里,能看出唐朝对 “国际友人” 的态度 —— 不是歧视,而是尊重,甚至把他们当作自己国力的一部分。对比一下其他朝代,比如明清的时候,要么搞 “海禁”,要么闭关锁国,跟唐朝比,格局一下子就小了。所以说,这些无头石人不光是文物,更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一个王朝的胸襟和底气。
五、现在的石人:成了全人类的宝贝
现在你去乾陵,还能看到这些无头石人,整整齐齐站在神道两侧,虽然没了脑袋,但那股庄严肃穆的劲儿还在。这些石人现在可不一般了,2014 年,包括乾陵在内的 “丝绸之路:长安 - 天山廊道的路网” 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,这些石人成了全人类的宝贝。文物部门为了保护它们,费了不少心思。给石人搭了防护棚,避免风吹雨淋;对断裂的身子进行了加固,防止再损坏;还用上了高科技,给每个石人拍了 3D 照片,扫描了细节,存在电脑里,就算以后有啥意外,也能留下完整的资料。
不过可惜的是,挖出来的石人头只有十几个,大部分还是没找到。专家们还在继续找,说不定哪天在地里又能挖出几个。就算找不全也没关系,这些石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 “使命”—— 它们用沉默的姿态,告诉我们一千三百年前的大唐有多辉煌,告诉我们开放与自信有多重要。有时候我站在这些石人跟前,就会琢磨:当年雕刻这些石人的工匠,肯定没想到它们会经历这么多事儿 —— 见证过盛唐的繁华,挨过战乱的刀子,受过地震的摇晃,最后被俩农民一锄头挖出真相。它们就像历史的 “见证者”,把大唐的故事藏在石头里,等了千年才告诉我们。
这事儿也挺有意思,最神秘的谜题,往往是被最普通的人解开的。俩种地的农民,没想过当 “考古专家”,就因为一锄头,成了乾陵历史上的 “关键人物”。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—— 它不会一直藏着掖着,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把真相悄悄露出来。现在再看这些无头石人,就不会觉得诡异了。它们站在梁山脚下,迎着风,像是在跟我们说:别光看我没脑袋,我背后的故事,才精彩呢!而那些没找到的脑袋,说不定还在地里睡着觉,等着哪天再被人发现,继续诉说盛唐的秘密。
发布于:江西省辉煌配资-股票配资导航-加杠杆炒股-专业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